当代篆刻名家谈篆刻艺术市场

时间:2011-12-31 15:30来源:美术报 作者:佚名 点击: 载入中...
         杨中良:篆刻艺术因其自身的特点,较之其他艺术品市场有其特殊性。今天请大家来,是想请各位谈谈篆刻艺术市场。无论从哪个角度谈均可,长短不拘。同时,我们已经在中国篆刻网发帖,也想倾听广大网友的意见。    

  一、篆刻艺术与市场现状

  韩天衡: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篆刻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全国有很多印社,一直很活跃,篆刻创作与印学理论都硕果累累,出现了一批出色的中青年篆刻家。2001年的APEC会议我们以篆刻名印作为国礼赠送,2008年奥运会以“中国印”作为会标,这些都为古老的篆刻艺术走出国门、扩大认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市场的角度看,篆刻市场现在也很好,有很多收藏家热衷于收藏古玺印和名家篆刻。从历史上看,北方的收藏家收藏秦汉古印的比较多,江南的收藏家比较侧重明清流派印的收藏。这些收藏家大多数是从古董商、文物商店或其他渠道购买的,像张鲁安先生就收藏了几千方印章,后来大多捐给了西泠印社。印章的收藏,往往是价格不菲,晚清的时候一方《■都萃车马》烙马印就卖了六百两银子,这是很高的价钱。

  王镛:跟书画比起来,印章这个东西比较小,能引起藏家注意的几率就相对弱一些。秦汉的印章,现在收藏的人也有,但是没在面上展开,不是有很多人去关注。古代的印章在现在也值不了多少钱。从整个篆刻市场来看不是太好。我觉得跟好多人接触的面窄有关系,某些人对篆刻用篆书不理解,另外有些人不懂印章词句的内容,如果收藏的人是外行的话,有时你刻了一个姓名印或者一句无关的词句,他就觉得没意思了,这都是一种误解。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代,都没有把印章的艺术性放在收藏的主要位置;另外对印章艺术性的理解,也会比字画慢一些,那么小的一个东西,那么讲究,那么细腻,如果收藏者没点儿修养,就看不出美在什么地方。我认为这些都是影响篆刻市场的一些方面。

  石开:当代篆刻艺术市场,一人一个价格,不是很统一,也没有规划,都是由个人的能力和数量来决定的。

  李刚田:比起书画来说,篆刻确实有点像灰姑娘。成就一位篆刻家比成就一位书法家或画家更难。篆刻家首先必须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不但要有艺术家的气质与灵性,而且要有学者的修养与学识;不但要有熟练的技术手段,而且要有深刻的艺术、学术思想;篆刻家既是专家,又是杂家;篆刻艺术是独立的,又需要许多学科和艺术门类支撑。正因为篆刻艺术这种种特殊性、复杂性,以致使许多书画家对篆刻的理解也限于皮毛,更谈不上社会人群对篆刻的认识。



韩天衡:中国篆刻院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

  王 镛:中国书法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石 开:篆刻家

  黄 惇: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李刚田: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崔志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刘一闻: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博物馆研究员

  徐正濂: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

  张公者: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杂志副主编

  朱培尔: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杂志编辑部主任

  刘彦湖: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曾 翔:中国书法院副研究员

  许雄志: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专业委员会委员

  蔡树农: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创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美术报》记者

  杨中良:《中国书画》杂志编辑部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张 树:《中国书画》杂志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朱天曙: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崔志强:我认为当代篆刻市场始终就没起来过,近十年相比过去稍好一点,可为什么形成不了一个真正的市场?原因很简单,比如说做一个全国印展的组稿,充其量不超过5000件,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只有5000至多10000人在搞篆刻,太微乎其微了,它的市场肯定不会像书画那么大。它的局限性是什么呢?懂得欣赏印章的人太少。少的原因是什么?自古以来印章的第一功用是实用的,它的作用是一种凭信,这使得中国老百姓把印章理解成了一种实用品而不是艺术品。

  刘一闻:从眼下整个艺术市场来看,篆刻市场似乎没有书画市场那么热闹,但是我觉得篆刻市场应该说也是发展很好的。就上海这一块儿来说,早些年大家对国画关注,这几年对书法关注,近一两年对篆刻作品也开始关注了,这一现状可以从一些拍卖场所看到。印章发展虽然缓慢一些,但是我觉得它的后劲应该是越来越大的。印章不像书画作品那样可以挂在墙上看,但是它可以放在手中把玩,是另外一种存在形式。

  许雄志:就市场流通而言,这些年篆刻收藏有些升温,从大都市到县城,都会有集中的古玩市场和专营古玩的店面销售印章。就河南而言,至少有两个县每周都有固定的日期,成为古玩艺术品为主的交易集会。

  蔡树农:与繁荣的篆刻创作相比,篆刻市场的走向不容乐观,但在局部地区局部领域,篆刻的市场地位处于缓慢攀升阶段,尽管职业篆刻家的市场生存率几乎为零,对篆刻的认可毕竟成为现实——具体体现在专业圈外的普通观众大致能知道篆刻这个词,较之于篆刻文字的难辨,篆刻一词的被通晓诚属难得。

  二、篆刻市场如何培育与发展

  韩天衡:为了让篆刻艺术真正走向市场,我觉得首先要做好推介和普及工作,让人们知道什么是篆刻艺术,明白它的妙处,什么样的篆刻是好的。

  朱培尔:现在的篆刻市场还需要培养,其实篆刻市场从明清到现在一直是不大的,和书画市场也是不相匹配的。要说篆刻作为礼品,未必会有多大的量,所以说这个市场还需要培养。不过大家有提到奥运会“中国印”的,这倒是一个机会,以一个怎么样的模式来开展活动,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相应的影响,这都是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    

  三、篆刻作品价格与艺术价值

  王镛:目前,篆刻作品的价格和它实际的艺术价值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这个东西虽然小,但是它不能跟纸上一挥而就、按尺去估价的书画去比较,印章有使用的价值。刻印的人都知道,在花心思上,刻一方印章和写一张字、画一张画来比较,我觉得要把印章搞得比较满意是很费劲的。现在的篆刻价格跟它的艺术价值来比较,还是低不少的。另外,篆刻的价格也不能像书画作品按面积、平方尺去计算。字画是个平面的东西,而篆刻是立体的,它的原拓可以不断地复制,它有它的长处和优势。

  黄惇:篆刻市场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主要是爱好者收藏和书画家使用,日常的实用性衰退了。篆刻家的作品也比不上书画家的作品受到社会的尊重。

  崔志强:在清代,印章不便宜,并且印章的价格和书画的价位是匹配的,可现在,即使某方印章值两万元,若跟某个副主席的书画作品比较还有天壤之别,他们的一平尺字画就可以是好多方印章的价钱。他们画一张四平方尺的画只要7分钟,而篆刻家要用3个小时才刻好一方印章,这是我亲眼看到的,石开就要刻3个小时。

  徐正濂:书法、绘画、篆刻,篆刻的难度最大,因为有最多的束缚。要在方寸之地表现历史的传统渊源,要体现作者独特的个性风采,要受文字的严格制约……就说创作手段——刻,也和人平时一般的手的运动不太相干,要达到自由“挥洒”的程度,不知道篆刻者要修炼多少年。然而三者之中,篆刻又一直处在微末的地位。书法家、画家、篆刻家,能走入市场,以作品谋生者比例数篆刻家最低。以作品的价格论,篆刻也是最低的,能达到上万元一方的篆刻家,国中屈指可数。而上万元一平方尺的画家、上万元一件作品的书法家,或者国中可车载斗量了吧!

  张公者:篆刻集中了书法文字、绘画构成、雕刻技艺三个门类,实际上它是一门综合艺术。书法水平不高的人是很难刻出高水准的印章的,篆刻字为先。而且要有绘画的构成能力,那么小的一块地方,无论文字多少都要安排得体,创作的束缚比书法、绘画要多,创作的难度也大,要有思想、有创意,小天地大气象,还要雕刻出来,雕刻本身就是一门独立的技艺,没有一定的实践积累,很难做到得心应手,使刀如笔(使刀如笔前提是“使笔自如”)。综合了三门艺术,具有这么高的技术与艺术含量,可价格呢,还不及书画作品的一角。识者寡,知音少啊!

  张树:大多数人普遍认为,篆刻属于实用艺术的范畴,认为它的第一要素是刻的技术,其次才是艺术因素。可是我觉得现代篆刻主要强调的是视觉审美,大多已变实用为艺术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篆刻作品的创作在艺术上重复现象十分严重,今人与古人重复,今人与今人重复,自己与自己重复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一现象正困扰着篆刻艺术及其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这三个重复,也是导致篆刻几乎变成一种技术的主要原因。从目前整个市场来看,篆刻作品的价格与价值不符合,篆刻价格高低的标准是看名气而不是看作品,是名气值钱而不是作品值钱,这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朱天曙:许多人注意书画而不大注意印章,我觉得原因有三:一是印章小,不太容易吸引人;二是篆刻地位还不够独立,常常依附于书法,如中国书协有个篆刻专业委员会;三是藏家和一些书画家没有印章审美的修养,也没有用好印的意识。

  蔡树农:目前的状况,篆刻的价值更多通过篆刻材料得以提高:买家乐于花大价钱购买印章,付给篆刻家的润笔费却斤斤计较,于是出现包括不少有头有脸的篆刻家在内的印人卖石(印章)不卖篆的滑稽景象。最滑稽的是有些买主还不放心篆刻家的诚信,居然让篆刻家陪同购买石料,殊不知现在精明的石商,一旦看见篆刻家陪客人来采购,往往开价更狠,连以后篆刻家自己购买石头都要居高不下了。随着石头行情的一路爆涨,篆刻家的篆刻价位微不足道,除了有限几个篆刻大家牛气地“虚高”,大多数的知名篆刻家不仅没有市场价位,甚至连市场都无法进入。按照市场准则,既然大多数的知名篆刻家领不到市场准入证,则篆刻市场一说也就无从谈起。

  假设篆刻市场一说能够成立,篆刻最大的市场购买力源于书画家,书画家群体的需求决定篆刻价位高低、篆刻家影响大小。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除了自用自藏,篆刻家的好作品一般是为书画家创作的,书画家的欣赏口味,往往可以视作衡量篆刻艺术质量的标杆。篆刻的藉书画而“生活”的实用性质,可能会伴随篆刻艺术发展到终端,很难想象市场中的篆刻会在缺乏书画支撑的空间独自狂欢。

  四、篆刻作品的收藏层面

  曾翔:现在购买印章的,有这么几个阶层:第一个阶层就是爱好者,还有一个中间层是什么呢?一部分开始觉悟的、平常只收藏字画、捎带着收藏点儿印章的人,第三个层次要大力宣传,就是礼品的市场。这个市场要怎么建立呢?这要取决于篆刻家有没有至高无上的精神,让印章进入礼品界。现在韩天衡、石开等先生的作品,都已进入了礼品市场。我们说的这个礼品市场是“高级”的,一方就要花几万块钱的,这取决于篆刻家对篆刻家之间的宣传,一些媒体也应该对此有所宣传。    

  五、篆刻作品的收藏理念

  王镛:我觉得现在收藏篆刻肯定是个机会,因为现在的价格还没有那么高。篆刻有它自身的优势,虽然形式比较小,材质也各有不同,但这些东西收藏起来,不容易风化、损坏,会觉得更踏实。

  刘一闻:书法、绘画作品会有买来卖去的现象,但是这种情况对印章来说就少,尤其是姓名印章、书斋印章等这一类属于个人专用的印章。另外,印章的材质也是印章收藏的重要因素。对于印章的收藏,我认为应该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好手刻的印章,越是好的作品越是可以流传的;另外一个就是好的印材。如果具备了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印章也就具备了作为藏品的条件。

  张公者:我觉得一方值得收藏的印章应具备四点:料好、钮好、文好、刻好。我们现在的篆刻创作是以石料为主,好的石头本身就有收藏价值。对玉的收藏一直比较热,玉也属石啊,古印中更有很多是以玉为材质的。寿山、昌化、青田、巴林这些印石的资源总会被采空的,更不用说名贵的田黄、鸡血了。

  许雄志:上世纪90年代北京荣宝斋拍卖公司曾做过几期古玺印的拍卖专场,大多以明清流派印为主,宋元印只是一小部分。近年来嘉德四季拍卖瓷杂专场中就有一部分从日本等海外回流的古玺印,从总体来说古玺印的数量及质量都不是很高。北京匡时拍卖公司秋拍中有印章专场,期待着能拍出好的成绩。这些都说明,篆刻市场已经受到相关单位和个人的关注。我收藏古印已有20余年,我觉得印章的收藏是与财力、机遇和胆识分不开的。    

  六、当代书画家用印不讲究

  张公者:当代的很多书画家用印非常不讲究,尤其是画家用印。看看20世纪的大书画家,黄宾虹、齐白石、傅抱石自刻自用;潘天寿有几方是自己刻的,大部分是请余任天刻;张大千用方介堪和陈巨来刻的……20世纪的绘画大师,懂印,修养全面。画得好,字好,诗(文)好,印好,这才搭配。诗(文)、书、画、印有一项不够,那作品就不是完整的,或者说不是完美的,经典的绘画作品每一个角落都是耐品耐读耐人寻味的。还有一点,他们不但用印的艺术水平高,且所选印章与其画风协调一致。闲章的词句也高雅,打印的位置、朱白的搭配、印泥的颜色等等都考究。这才叫大师呢!当代画家无法和20世纪大师们相提并论了。

  黄惇:当年朱屺瞻请齐白石老人治印数十方,送上润刀费甚厚,齐老很感动,因有门人即知己的佳话。齐白石老人是非常了不起的艺术大师,但他也是很商品化的人,一位职业化了的艺术家,因为他以卖书、卖画、卖印为生,而不像朱屺瞻有许多酱油店作营生。

  石开:当代名书画家很多,他们作品里也表现出了太平盛世的景象,但是用我们专业刻印章的眼光来看他们作品中的用印是非常差的。这跟书画家对篆刻的不太重视有关系,许多书画家修养没有前代的艺术家那么全面,他们随便请一些不入流的作者或者自己的学生来刻印,大大影响了印章质量。中国当代有很多篆刻高手,这些人的篆刻水平比民国时期是要高出一大截的,虽然跟清末几位篆刻大师相比还有所不及,但是在当代的篆刻艺术市场中,他们是毫不逊色的。可当代的美术家们好像并不太关心印章的动态,用的印章实在让人惨不忍睹。篆刻家当然不会无缘无故地去找他们给他们刻印章,这也许是两方面没有互相沟通的原因。我希望篆刻家要拉下架子为书画家服务,书画家也应该用求贤的态度去寻找高水平的篆刻家。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关于题款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