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为何投降:估算美军有1000枚核弹

时间:2011-12-27 18:34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俞天任 点击: 载入中...

二战日本为何投降:估算美军有1000枚核弹

2011年06月10日 12:03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俞天任

字号:T|T
958人参与54条评论打印转发
 

核心提示:“八研”的山本洋一技术少佐用能收集到的资料算了算,结果吓了一跳:美国的铀矿石主要来自加拿大北部,1939年的产量是10000吨。按铀235含量0.3%计算的话,每年可以弄到30吨铀235,一个原子弹用30公斤,就可以造1000个原子弹!

点击进入下一页

本文摘自:《现代快报》2010年9月17日A31版,作者:俞天任,原题:《美国原子弹数量》

二战期间,面对正面战场的节节失利,黔驴技穷的日军决定研制原子弹作为“决战兵器”。然而在1945年8月,广岛和长崎还是先成了美国核武器的目标。滑稽的是,向来目中无人的日军参谋们这次却大大高估了对手拥有的原子弹数量,直接促使当局决定无条件投降。

事关胜败的“铀炸弹”

日本军队对铀炸弹(那时还不叫原子弹)感兴趣,是从1940年3月开始的。陆军航空本部部长安田武雄成立了一个研究班子,得出的结论是用铀235制造的炸弹会有巨大的破坏力。安田报告了当时的陆军大臣东条英机,东条回复:“让专家们去研究看看。”

受安田的委托,“理化学研究所”的仁科芳雄教授花了3年时间,于1943年5月提交了一份报告。内容大体是:

一、每公斤铀235的爆炸能量相当于1.8万吨火药。

二、分离铀235最好用热扩散法。

三、仅从技术上说,制造铀炸弹是可能的。

当时日本还有点“大胜”的余韵在,中途岛和瓜达尔卡纳尔岛的失利还没有让东条联想到“败战”。在看完报告以后,他发了个原则性的指示:“这东西有关战争胜负,赶快去搞。”

 

“造一枚要几万年时间”

真正想要“铀炸弹”是在塞班岛失守后,“绝对国防圈”被撕了个大口子,东条急了,找来兵器行政本部部长菅晴次中将,要他赶快拿出“决战兵器”。后者把任务交给了“八研”(兵器行政本部第八研究所),“赶快找10公斤铀来”。

说得容易做起来难。首先,原料就没有。“八研”动员了日本本土、中国大陆和东南亚的全部力量,终于在马来半岛找到了铀矿,但是当时已经没了制海权,挖出来了也运不回来。侥幸的是,1944年11月,在福岛县找到了铀矿,总算解决了原料问题。有人就开始算了:要10公斤铀235,就得有500公斤氧化铀,就得采上万吨矿石,劳动力呢?

陆军省想了个办法,让文部省找中小学生采矿,这时已是1945年4月了。

仁科教授不是说了要用“热扩散法”吗?那就准备做两个金属大圆筒,在里面加入气化的铀,铀235就会浮在上面分离出来。可惜美国人不肯让日本人过安生日子,1945年3月10日东京大空袭,把做圆筒用的材料给炸没了。于是小孩子开矿,大人接着找圆筒,忙得正欢的时候,6月28日来了一道命令:不干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

原来,大本营的参谋们成天往“理化学研究所”跑,问:“决战兵器到底什么时候才出得来?”态度不好的就干脆扣帽子了:“你们是不是皇国精神太不够了?”

仁科教授腻味透了,干脆采取了釜底抽薪的办法。他在报告中说,按日本目前水平及条件,每天只能分离出1毫克铀235。想凑满做原子弹所需的10公斤的量,需要数万年,所以就别去瞎想了!

谁也不敢继续战争了

日本人什么都拿不出来,美国人在广岛、长崎扔的可是如假包换的真原子弹。日军大本营直接找“八研”,让他们分析一下美国可能有多少原子弹。

“八研”的山本洋一技术少佐用能收集到的资料算了算,结果吓了一跳:美国的铀矿石主要来自加拿大北部,1939年的产量是10000吨。按铀235含量0.3%计算的话,每年可以弄到30吨铀235,一个原子弹用30公斤,就可以造1000个原子弹!

天哪,美国人居然有1000个原子弹?就算废品率是50%,那也有500个。这个数字太可怕了,不能提到御前会议上去,于是就瞒了下来。然而,参谋们都知道了这个数字,谁也不敢再提要坚持战争,“一亿人总玉碎”了,他们继续战争的意志被这个数字完全摧毁了。

战后,联合国占领军总部找到山本洋一调查此事,告诉他:“其实只有5枚。试验一枚加上广岛、长崎是3枚,一枚在搬运过程中被击沉海底,最后一枚本来准备在8月15日中午12时投放在东京上空。”战后成为金属防锈领域权威的山本回忆:“不知道这是不是事实。”

俞天任/文摘自《老年日报》

“造一枚要几万年时间”

真正想要“铀炸弹”是在塞班岛失守后,“绝对国防圈”被撕了个大口子,东条急了,找来兵器行政本部部长菅晴次中将,要他赶快拿出“决战兵器”。后者把任务交给了“八研”(兵器行政本部第八研究所),“赶快找10公斤铀来”。

说得容易做起来难。首先,原料就没有。“八研”动员了日本本土、中国大陆和东南亚的全部力量,终于在马来半岛找到了铀矿,但是当时已经没了制海权,挖出来了也运不回来。侥幸的是,1944年11月,在福岛县找到了铀矿,总算解决了原料问题。有人就开始算了:要10公斤铀235,就得有500公斤氧化铀,就得采上万吨矿石,劳动力呢?

陆军省想了个办法,让文部省找中小学生采矿,这时已是1945年4月了。

仁科教授不是说了要用“热扩散法”吗?那就准备做两个金属大圆筒,在里面加入气化的铀,铀235就会浮在上面分离出来。可惜美国人不肯让日本人过安生日子,1945年3月10日东京大空袭,把做圆筒用的材料给炸没了。于是小孩子开矿,大人接着找圆筒,忙得正欢的时候,6月28日来了一道命令:不干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

原来,大本营的参谋们成天往“理化学研究所”跑,问:“决战兵器到底什么时候才出得来?”态度不好的就干脆扣帽子了:“你们是不是皇国精神太不够了?”

仁科教授腻味透了,干脆采取了釜底抽薪的办法。他在报告中说,按日本目前水平及条件,每天只能分离出1毫克铀235。想凑满做原子弹所需的10公斤的量,需要数万年,所以就别去瞎想了!

谁也不敢继续战争了

日本人什么都拿不出来,美国人在广岛、长崎扔的可是如假包换的真原子弹。日军大本营直接找“八研”,让他们分析一下美国可能有多少原子弹。

“八研”的山本洋一技术少佐用能收集到的资料算了算,结果吓了一跳:美国的铀矿石主要来自加拿大北部,1939年的产量是10000吨。按铀235含量0.3%计算的话,每年可以弄到30吨铀235,一个原子弹用30公斤,就可以造1000个原子弹!

天哪,美国人居然有1000个原子弹?就算废品率是50%,那也有500个。这个数字太可怕了,不能提到御前会议上去,于是就瞒了下来。然而,参谋们都知道了这个数字,谁也不敢再提要坚持战争,“一亿人总玉碎”了,他们继续战争的意志被这个数字完全摧毁了。

战后,联合国占领军总部找到山本洋一调查此事,告诉他:“其实只有5枚。试验一枚加上广岛、长崎是3枚,一枚在搬运过程中被击沉海底,最后一枚本来准备在8月15日中午12时投放在东京上空。”战后成为金属防锈领域权威的山本回忆:“不知道这是不是事实。”

俞天任/文摘自《老年日报》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古代皇帝每顿饭吃什么?为何有的菜不敢吃
  • 萧何为何笃定从未带领兵作战的韩信可以统帅三军?
  • 李世民二十四功臣中为何秦琼排在最后
  • 日本的教科书如何“大换血”?
  • 《红色娘子军》中的“爱情戏”为何被剪掉了
  • 溥仪为何管不住内务府和太监?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