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零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上调600元,各地93号汽油涨至每升8元左右,油价正式步入“8元时代”。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连续22个工作日三地原油变化率已经突破10%,按照公式计算,国内成品油价每吨应上涨700元左右,因考虑到社会承受能力才降低了调价幅度。
这是近年来油价上调幅度最大的一次,每吨600元的涨幅高于市场预期,却还是价格主管部门“心慈手软”的结果,让人不知该郁闷还是该感激。国际油价上涨,国内油价怎样调整往往是两难选择,调整不及时或不到位,石油巨头喊亏损,说不定还会闹“油荒”;若完全与国际油价亦步亦趋,民众和企业吃不消,并可能使通胀雪上加霜。
人们一直寄希望于石油巨头能够承担起垄断者的社会责任,当国际油价高企时,以其他板块的盈利填补炼油环节的亏损,以国内自采原油(目前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为56%)平抑国内成品油价,为抑制通胀和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作出贡献。只可惜,事实表明这种希望无异于奢望。
于是,当高油价时代来临,或许只能寄希望于政府税收能够“让利于民”,通过减税来平抑成品油价格。
我国的成品油价格偏高,有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税收。现行的成品油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等。其中增值税从价计征,税率为17%;消费税从量计征,无铅汽油的消费税为每升1元;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则以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税额为计征依据。各种税费累加,致使成品油的总税率高达40%左右,也就是说,消费者购买成品油,约40%的钱其实是为政府税收添砖加瓦。
犹记得去年4月7日,我国成品油价格上调,北京地区93号汽油的最高零售价达到每升7.85元,当时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解释称,成品油的销售价格包括“裸价”和税,各国的税不一样。按销售价格算,美国汽油平均价折合人民币为6.38元/升,略低于我国;如果按“裸价”(不含税价格)算,美国汽油平均价为5.64元人民币/升,我国为4.66元/升,中国油价是低于美国的。依据这一串数据计算可知,美国每升汽油含税仅相当于0.74元人民币,总税率仅为11.6%;我国每升汽油含税超过3元,总税率约为40%。于是,虽然我国汽油“裸价”较低,但含税价(销售价)较高。显然,这种较低的“裸价”对于消费者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成品油价包括多高的“裸价”又包含多少税,只是政府财政和石油巨头之间的利益分配。
石油巨头要赚取巨额利润,政府要获取丰厚税收,如此,成品油焉能不贵?消费者购买成品油时已经缴纳了高昂的税费,然而,当车主们开车上路,还要另行缴纳昂贵的路桥费,高税收而低服务,其正当性显然令人怀疑。
成品油价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利益,而且关系到物价,关系到国民经济运行。政府财政收入已相当充盈,“减税”已成全民呼声和必然趋势,鉴于成品油的基础性地位,当油价步入“8元时代”,给成品油减税就是我们应当作出的选择。减税虽然会影响政府收入,但平抑油价有利于抑制通胀、减轻民众和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发展,孰重孰轻不言自明。选自《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