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行记著作中有关兰州黄河冰桥、镇远浮桥和中山桥的记载

时间:2014-02-11 08:24来源:百年中山桥 作者:杨重琦,余贤杰,关 点击: 载入中...

 

  西行二十里至兰州府。城东衢路荡平,直至坡下。目击园畦丛薄,点缀道旁,心为一畅。府城雄踞黄河南岸,五泉山在城南二里许,称名胜,游人不绝。城北黄流浩渺,自西而东,有二十四舟为浮桥,束水若带,两岸铁索系之,复用集吉草(芨芨草)为巨绠,维舟属桥,渡者如履平地。北岸多酒楼,开窗临水,南望城郭,林树如画。惟岸上山楛,草木不生,仅有番僧寺宇耳。


  ——清·祁韵士《万里行程记》


  初二日,七十里,过黄河浮桥到省


  ——清·方士洤《东归日记》


  初七日癸未,晴。辰刻行,出西门,过黄河浮桥。计二十四舟,系以铁索,复有集吉草巨绠联之,车马通行。此天下黄河之所无也。


  ——清·林则徐《荷戈纪程》


  十八日,过黄河浮桥(河在城外),以船为之,所谓“天下黄河一道桥”也。


  ——清·倭仁《莎车行记》


  十九日,冰结甚坚,车马竟过。嘉龄掖子,行罅漏处犹漷漷有声。逾河为龙尾山,山上楼殿参差,盘道数十级。由寺而登,登尽,复接一寺,寺上又接盘道,直至山顶。一塔巍然,高凌霄汉,即所谓白塔寺也。迤西即金城关,左临黄河,右倚峭壁,不甚高峻,而绝险隘,仅通一车。出关西折,为赴甘、凉大道,关内仅百余家、寒宵灯火,小市寥寥。整车未竟,遂宿此焉。得截句二:“崔嵬白塔耸云霄,一带黄河万里桥。只欠江南三月舫,绿杨阴里玉入箫(金山寺)。”


  二十日,晨出关,沿黄河北岸行。北周置金城津,关名隋所改也。十余里入山,四面赤峰,巉岩硌埆,险恶可怖,地杂沙石,不能耕种,故恒童秃不毛耳。


  ——清·方希孟《西征续录》


  十七日,晴,有风。辰初出城,司道候于官厅,少白制军随后至,谈次殷勤,托以迪化平忠襄公祠事,揖别登舆。过黄河铁桥,出金城关,清理财政官傅衡堂秉鉴送于关门外,谈青海屯田法,衡堂条陈也。


  ——清·袁大化《抚新记程》又名《辛亥抚新记程》


  过黄河。浮桥以船为之,上架木板,所谓“天下黄河一道桥”也,华表书“第一桥”.对山梵字浮图亟高耸。缘北岸行,望南岸水榭山桥,点缀入画,衬以碧桃红杏,江南风景不过如是。


  ——清·阔普通武《湟中行记》(上)


  十七日己亥,晴。出兰州西门,过黄河桥,即镇远浮桥也。径百二十余丈,宽二丈余。《府志》:镇远桥,明洪武五年建于城西七里,九年移建城西十里,为古浮桥。十八年又移置城西北金城关前,用巨舟二十四艘横亘河上,架以木梁,围以盾栏,为铁柱四,系铁缆二,木柱数十,以麻绳草缆倍系之。河冻则拆,河泮复建。于巨波骇浪中特起长桥,盖奇观也。两岸山势高耸,北岸山麓有金山寺,楼阁层叠,直抵山巅。傍岸西行,见扁舟出没中洪,游行自在。此处多以牛皮缝纫为舟,遇风不覆。一路多桃园,绿荫邃密。十里入山峡中,三十里余家湾,地荒芜,有旅店三五家。时已薄暮、遂止宿。井水咸苦。


  ——清·冯焌光《西行日记》


  皋兰西北有黄河浮桥,名镇远桥,齐世武所谓天下第一桥也。制以巨舟二十四艘,横亘河上,架以木梁,棚以木板,围以栏盾,两岸为铁柱四,铁缆二,麻缆草缆倍之,各长一百二十丈,共维之。河冻则拆,冰泮复建。桥锁完固,轮蹄皆济。今草绳外加以棕缆,桥乃益固矣。


  ——清·董醇《渡陇记》


  黄河在兰州北阙长城外,通河西路。有浮梁在河上,河阔无半里,用船二十只,系之铁缆,叠板而渡,水势急流奔趋,与江淮间下流汹涌之状无异,立榜题曰“天下第一桥”.南为望河楼,北渡为白塔寺,沿山一道西上,二里即古金城关,西宁、甘、凉必由此关,河西要地也。


  ——清·陈奕禧《皋兰载记》


  十一日,壬寅,发兰州浙馆。一里镇远门,转北出桥门,正对白塔山,其上祠庙矗立。过河桥,坊题“第一桥”.(明初,创建于城西七里,嗣后迭经移置。)以二十四舟亘河中,舟各相距一丈五尺,架木以联之,棚以板,围以栏。两涯铁柱四,木柱四十五,铁索、棕麻草绳各相属。每年冰解时搭桥,需人数百,或在岸,或在舟,或乘皮筏。巨绳系舟从上游缓放,舟系大筐四五,盛以石,候舟至恰好处,则掷筐于水,舟稍定,即绳缆交加,如此一一牵缀而桥成。压以巨铁,索舟得随水高下。夏、秋盛涨时,经理失宜,仍虞冲散。舟工经费每年二三千,不敷修理,由皋兰县赔垫。冬至后,河将冻,冰块自上流下,大如房屋,即撤桥,缓则糜烂矣。冰既合,制府祭冰桥,县役以锄削平,铺以土,车马畅行如通衢。皮筏即浑脱牛羊皮为囊,鼓以气,联四五具或七八具,浮水如筏,惟不能逆流而上。西宁人以此运米,至兰州则束筏乘车而返。皮筏连数具乃稳,若止一具,气泄则溺。河冻未合,冰块络绎而下,胆壮者踞冰上迭跃而过,有溺毙者。


  ——清·陶保廉《辛卯侍行记》


  黄河桥上流中洪有龙骨一道,自北而南,形家所谓过峡也。横亘河心,如门限然。限西水深二十七丈,河桥各船皆缆一篓,中实碎石,沉限内如下碇,桥乃稳固。


  冰桥将成,河中冰块大小鳞集,杈牙罅漏,人不能行。必有水自下上泛,弥漫冰之罅漏处。一夕冻结,遂平如砥,河夫视冰上有狐迹,人乃渡。


  余先行过冰桥,冬春均暖,距上游半里许冰开数丈,波涛汹涌,流入冰窟,其上即冰桥也,履之闻冰下水声汩汩。过河行四十里至朱家井,天已黑,水咸苦,化冰水煮茗。


  初渡河过金城关。北周置金城津,隋改为关。沿江向西行十余里,入乱山中,折西向北行,有边墙数段,土人指为长城,实前明所筑也。


  ——清·裴景福《河海昆仑录》


  七十里兰州。过黄河铁桥,即抵北关,时已黄昏,遂寓客栈。兰州为甘肃省会,首县皋兰,即汉之金城郡也。居黄河南岸,控河为险,西陲一重镇也。城周十余里,分内外二城,汉回杂处;然自回民叛定后,回民不得住内域,防其内应也。北关外有铁桥,即镇远桥也,系光绪末年升允督甘时,奏用库款三十余万所建,雄跨河上,用济行人,所谓“天下黄河只一桥”即指此也。(京汉铁道之黄河铁桥,工程较此为巨,然非以之济人也。)往昔未筑铁桥时,乃以木船二十四艘,覆木筏以济车马行人,须俟冬季结冰,来往者可以履冰而过,乃修理船只,以备次年之用。每值结冰、开冰之际,浮桥拆架之时,常有淹毙行人之危;且桥身过长,约及一里,飘浮荡漾,亦常有淹毙行人之事;今兹一劳永逸,稳固非常,民无病涉,造福无量。


  ——清·李德贻《北草地旅行记》


  游黄河铁桥,高丈余,宽二丈余,为此间唯一新式建筑,清光绪末年陕甘总督升允委德商所建。足下黄流滚滚,皮筏去疾如矢,胸中为之开畅。河边多水车,藉风(水)力转动,可以灌高地;城中居民食水皆由水车从城头输进,亦奇观也。


  ——民国·顾颉刚《西北考察日记》


  出北门,见宏大建筑之铁桥,横亘于黄河上,长约三百余尺,宽约二十余尺,工程坚固,为通西域要道。前清末年建造,费库帑二十余万,乃兰城一巨大工程也。


  ——民国·林鹏侠《西北行》


  于此(指山寺沟)过渡,船资每人四十大(铜元),驼、马一千,驴一百;每船人马兼载;每月约收二百余元。


  ——民国·陈庚雅《西北观察记》


  出北门过黄河铁桥、金城关,十里至十里店,枣林极盛,又十里则桃树遍野,旬后当可放花矣。


  ——民国·陈万里《西行日记》


  西关外有西津桥,俗称卧桥,跨阿干水,相传建于唐代。桥长十余丈,其形如弓,桥上有顶,五彩绘画,两端有坊,东曰“空中鳌背”,西曰“天上慈航”,桥底无墩,以巨木成排覆之,如瓦状,诚我国别出心裁之建筑。


  黄河铁桥在城之西北,长七十丈,宽二丈二尺四寸,凡五节。兰州西通青海、西藏,北通察、绥、外蒙,皆须经黄河。明冯胜建有浮桥,名镇远桥,用巨舟二十四艘,加以木梁,栅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铁柱四,木柱四十五,铁缆二,各长百五十丈。然须冬拆春建,每当春冰泮时,搭桥需人数百;夏秋水盛涨时,仍虞冲散;冬日冰结封河,车马由冰上过,则名冰桥。清光绪三十三年,甘肃巡抚升允鉴于此桥在交通上之重要,乃改建铁桥。宣统元年落成,可称清末一大工程。桥北道左,有升允《创建兰州黄河铁桥碑记》


  ——-民国·庄泽宣《西北视察记》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镇远浮桥
  • 镇远浮桥
  • 镇远浮桥
  • 镇远浮桥
  • 镇远浮桥
  • 你不知道的白塔山历史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