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流彩,大河舒浪,有“黄河之都”美誉的兰州也拉开了她灯光装扮下的长河夜幕。但接连受阻的资金问题,看似绚丽的兰州夜景,却隐藏着太多困惑。
“我们满怀信心地到了兰州,由此和这座城市的夜晚结下了不解之缘。”
华灯初上,皎月高悬,兰州步入了撩人的夜晚。
两山之畔,水波粼粼,万盏灯火,连成珍珠玉带,如星斗璀璨。
光影交织下,数座黄河大桥又像道道霓虹飞跨两岸;水面楼船,长堤碧柳;还有那千米“巨龙”,逶迤腾跃,激活了夜幕。
“月照黄河水面柔,霓虹溢彩化波流……”陶醉于眼前的景致,任岱云也不禁诗兴大发,从上海来兰州已经五年,如今的他习惯于每晚到黄河边端个盖碗茶,与朋友谈笑风生。
作为上海一家知名照明公司在兰的主要负责人之一,5年来,任岱云可以说经历了兰州夜景变迁的整个过程。“2005年,全国范围内兴起一股美化城市夜景的风潮,如同我们一样,许多有眼界的照明公司纷纷成立,并将投资目光放在了更具潜力的二线城市。我们满怀信心地到了兰州,由此和这座城市的夜晚结下了不解之缘。”任岱云说,看到当时兰州市政府的一则夜景招标公告,他们在兰州便接下了第一单生意,负责金城关的灯光设计。
从最初五易其稿,到前后半年的商谈,最终,任岱云的团队以古色古香的韵调说服了投资者。对金城关夜景的综合打造,也让他们在兰州站住了脚跟。如今,蓝色的琉璃瓦,淡淡的光泽,映衬在夜幕下,隔河遥望,美景醉人。以至后来许多人都认为,金城关一段是兰州夜景最动人的地方。
“尽管如此,但现实离我们的预期也还有一定距离。”
原来,2005年他们踌躇满志准备将金城关再进行华丽点缀之时,却遇到了资金困境。
“到如今,一分钱都没落着,让我们如何能放心地按要求把灯开下去呢?”
“当时无法提供更多的资金,只能将设计做得相对简单些。”任岱云说。同他的看法一样,供职于金城关管理办公室的巨小春也时常为这些建筑群未能一展夜景风姿而遗憾。
“按照最初设计,水上还配有大型灯光设备,能够在跨越河面的范围内形成建筑与水体的交融,甚至可以将一些画面、字幕都呈现水中……但这样的成本很高,以兰州的实力很难负担。”在巨小春看来,目前只能是维持现状。
据他介绍,金城关东起白塔山,西至回民中学,由东向西被依次分为3个区域,这三个区域连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东西长约1000米,
建筑上下落差30米的立面,而这个立面正是每晚夜景中展示在人们眼前的基本构图。
“如此大的立面,就算每晚只开一个小时的灯,这几千盏灯加一起,一个月下来电费也得好几万。”
而走访中记者发现,沿街楼宇其实都是因为这个“通病”,已经频繁“应付”于日常的开灯闭灯之间。之所以会“应付”,巨小春向记者说出了其中隐情。
根据有关方面规定,沿街单位夜景亮化至少要做到三条:第一,要保证灯光优美;第二,要保证每晚都开;第三,除重大节日外,每晚开灯不得少于两个小时。
“但面对高额费用,我们也只能是每晚开灯半个小时。”巨小春透露说,其实早在2008年初,有关部门就出台了对沿线单位参与灯光亮化的补贴措施,但时至今日,他们没有得到任何补贴。
北滨河路阿波罗酒店一位姓曹的经理说:“你不开灯,第二天就有人来问责;但若开了,一年后也拿不到补偿。我们开灯纵然是在美化自己,但更多的还是在美化城市!”
“但因种种原因困扰,方案最终发生改动,改造工程简单了事。让山、水、桥、景‘四位一体’的立体夜景,至今一如梦境悬浮。”
“其实大家都不容易,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也经常力不从心。”黄河风情线管理办公室,一名中队长很是感慨。
作为黄河风情线的“管家”,如今担任黄河风情线管理办公室主任的徐秉义也是每天奔波于机关之间,总是在想着办法看能否将两岸夜景再进行较大改善。
“原则上,连每艘趸船、每幢楼宇都有亮化要求,但因为资金掣肘,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徐秉义说,尽管如此,几年下来,他们也从未放弃争取。
记者从兰州市城管执法局了解到,从2006年开始,兰州以年均近千万元的投资对城市进行亮化。截至2008年底,已先后完成了东起东岗立交桥,西至银滩黄河大桥,北起九州开发区,南至阿干镇等区域内的123条主干道、125条次干道、135条小街巷的道路照明及黄河风情线、桥梁、广场、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处的景观亮化,共安装各类亮化灯67143盏,基本形成了以风情线为轴心的城市夜景景观。
作为当时的合作伙伴,兰州华彩灯饰公司的刘金经理也清楚记得,兰州真正大规模的灯光亮化正是从这时开始的。
“2006年,政府投资3000万元专门用以改造风情线上的路灯,将原有1.5米支架透光灯杆加高为2.5米;同时,又对七里河黄河桥至雁滩桥的道路进行了亮化,对‘黄河母亲’等重点雕塑进行了布置。这时,人们行走于黄河两岸,才渐渐有了将路灯与夜景区分开来的感觉。”刘金说。
随后的2008年12月,任岱云所在的照明公司又以127万元的价格接下了对风情线河堤亮化的任务。“到这时,也是一些有识之士不断努力,为兰州夜景争取到了眼前所能看到的这些景象,此后便一直如此。”任岱云回忆说。
记者了解到,此后的2009年1月,兰州市政府又投入4208.27万元,较系统地提出要对黄河风情线夜景进行综合改造,参与设计的兰州城建设计院规划师樊明告诉记者:“当时,仅涉及到的沿街单位就有156家,整体景观包括黄河边‘六桥十二景’,要形成长达10公里的夜景长廊,可谓是匠心独运。但因种种原因困扰,方案最终发生改动,改造工程也简单了事。让这山、水、桥、景‘四位一体’的立体夜景,至今一如梦境悬浮。”
“同样是因为资金问题,这份兰州唯一的夜景总规划一天都没有来得及实施,就付之东流了……”
很多人都记得,2010年春节,由城关区政府布置的一组组灯展,一时成为整个城市夜晚最夺目的景观。尤其是横卧于城关黄河大桥两侧的两条巨龙,更是博得一时赞誉。
而就在这两条巨龙啸傲之时,一份已经制定了三年的夜景规划宣告“流产”。
事情还得从2006年说起。“当时随着全国兴起夜景建设热潮,兰州成为全国比较早开始谋划自己夜景的城市之一,于是便有了兰州城建史上第一份、也是至今唯一一份夜景照明总体规划。”这份规划主要起草者、兰州城乡规划院主任工程师幕永忠在8月9日给记者拿出这份名为《兰州市照明总体规划》的草稿时,打印的纸张都已经失去了鲜亮的光泽,边边角角也褶皱起来。如果不是他提起,谁也不会把这几张纸当作兰州唯一一份夜景总体规划的。
“我们起步时,就连上海也才开始做夜景,那些后来被人们称道的地方,如佛山、昆明、成都等,也都是在我们启动后才着手夜景建设的,但现在,人家都赶到了我们前面。”幕永忠告诉记者,2007年初他开始做这份规划时,并未想到会是“流产”的结局,而是一门心思投入了进去。
出于美学的考虑,他们还首次在兰州城建规划中将照明和景观严格区分开来。“按照‘一河、两带、四景区、六节点’的构思,把城市夜景的主轴仍然放在黄河两岸,将在两岸通过声光电技术,对建筑、步道、雕塑和公园等都进行改造;此外,还将在马滩南河道及雁滩南河道这‘两带’布置适合居民休闲的夜景步道;在五泉山-皋兰山,白塔山,仁寿山,西固公园—南山这‘四景区’根据不同特色设置主题夜景公园;而且根据这四处公园都在制高点的特点,在山上还别具一格地设置有‘夜景观赏台’,让整个夜景都能在这里一览无余,形成一幅整体画卷……”说话间,幕永忠仿佛又回到了当时工作的激情里。
然而沉静一会,他还是说起了无奈的现实:“同样是因为资金问题,这份兰州唯一的夜景总规划一天都没有来得及实施,就付之东流了……”
“在许多人眼里,都觉得夜景就是把灯都统统打开,灯开得越多、越亮越好,殊不知夜景也是艺术,也需要我们用心去点缀。”
与这份“流产”的规划不同,更多的专家则更担忧兰州夜景设计理念的缺失。
“我的后半生基本都是在兰州度过的,对于兰州的夜景再熟悉不过。10年前的风情线不过是几盏路灯用来照明,整个城市看上去几乎一片漆黑,后来慢慢建设才有了如今的景致,确实是来之不易。”书法家成传铠老人说出了许多兰州人的心里话,在他看来:“黄河穿过了兰州,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城市风貌,这实际上带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得天独厚的美学价值。”
他告诉记者:“山与水在中国的文化影像里,是最美不过的背景,‘两山夹一河’的兰州对城市发展来说或许是障碍,但对城市夜景设计来说,却是最好的构图元素。”
“现在四版城市规划即将开编详细规划,我们肯定会考虑到城市夜景布置的。”正在参编兰州第四版城市规划的城乡规划院规划一室主任李明华告诉记者,由于历史原因,兰州第二、第三版城市规划中,夜景建设并没有受到重视,因此,此次四版规划,他们将极力去弥补这个缺失。
李明华也认为:“城市亮化不仅仅是让一个城市亮起来,关键是要让城市美起来。目前,兰州夜景在设计上便缺乏一个统一的详细规划,直到现在,在许多人眼里,都觉得夜景就是把灯统统打开,殊不知夜景也是艺术,也需要我们用心去点缀。”她还比喻说明夜景布置应该注意的细节:“我们将夜景比作是一首《夜曲》,那她就应该有序曲,有跌宕起伏,有高潮,有回落,并不是平平的调子一路铺设下去,那样只会让人觉得烦躁,而不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