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湖北庄名称的来历,李浩森告诉我们,湖北庄的叫法很早以前就有,只是没有固定下来,解放后把周围的小村落合并,统一称作了湖北庄。不过,湖北庄并不是渭河南岸唯一一个有湖北人后裔的村子。在渭河与灞河相交的西南三角地带,“一摆子住了许多湖北人。”老人说。
比湖北庄更靠北的柳树林村曾经被称为湖北滩,村子里现在大部分居民都是湖北人的后代,而且村里人现在还保留着湖北方言,比如,他们把上街称作“上该课”。贾家滩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姓申,咸丰年间从湖北郧西申家坡迁来。冯家滩的冯姓人家,是清代同治末年从湖北入陕的。杜家堡的杜姓湖北人远在康熙时就在此居住了。东兴滩的湖北人来得稍晚,但也超过了一百年。此外,王家棚村、南钱村、北钱村、草滩镇其他村子都有许多湖北人的后代。李浩森说:“过去的人都是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才会带着一家老小逃荒。只要一户人家在这里安了家,就会把自己的亲戚、同乡都带来。我们湖北人的祖先也是亲戚带亲戚,老乡带老乡,都聚居到了渭河南岸这一带。”
放在湖北庄村民家门口的石柱础。
村里的“湖北人”大年二十九就开始过年了
尽管这些湖北人、商南人的祖辈把家从秦岭南搬到了秦岭北,生活习惯也不得不入乡随俗,不过,许多旧的习俗和传统却被保留了下来。李浩森说:“湖北庄里的人,如果祖籍不同,习惯也就不同。传统的西安人,都是以过大年初一为‘过年’。而湖北人的习俗则是二十九夜里2点钟,‘鸡不叫、天不明’时就开始忙着过年了,村里二组的郑家至今还保存着这个习俗。村里的陕南人后裔则是最看重三十晚上。”
湖北人的年俗里,年饭由男人掌勺,女人不用到锅台跟前去,因为女人们在锅台前忙了一年,到了过年时也该歇一歇。湖北庄的一些湖北后裔仍保留着这个传统。
此外,每家每户都要在家中设祖先灵位,供奉宗谱,以及立“天地君亲师”牌位。结婚时,花轿到门前放吉利炮,要给烧红的铁铧上浇醋汁,散发出酸气来,人称“打醋炭”。还有办白事时唱孝歌,都是湖北人的风俗。
由于是移民村,早些时候的湖北庄里贫寒人多,念书识字的人少之又少。据说只有刘姓人家曾出过一位秀才。然而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解放后,村里有许多人考上了大学,到西安、外地工作的人也越来越多。不过,许多在外工作的湖北庄人,退休后都愿意回到家乡,回到他们祖辈开拓出的村庄里安度晚年,这对于他们是再自然、惬意不过的事了。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