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杀白公鸡旧时人们一般不轻易宰杀白公鸡,也忌食白公鸡的肉。那时的老习惯认为:白公鸡辟邪,白公鸡的血可以驱鬼降妖。过去,农村多有这样的习俗:送葬时大多都带一只白公鸡,待到了坟地,在棺木入坑埋土之前,道士便把白公鸡的脖子割破,让鸡血往棺盖上洒上几滴,意为镇妖。
桃枝辟邪忌见红过去人们忌讳随便毁坏和焚烧桃树,把桃树视为辟邪的灵物。比如有的人家家里发生了不幸的事情,或者死了人,这家人都要在门上插上几根桃树枝以示辟邪。有的人家孩子多病,大人便给那个孩子脖子上戴一个桃木饰物,起辟邪作用。还有的人家新修了房屋后,每到夜间屋里总会发出奇怪的声响,于是人们便拿几根桃树枝插到房梁上,据说这样屋里就再不会发出声响了。但桃树忌见红物,倘若有什么红颜色的东西遮挡在桃树上,它将失去辟邪作用。
米碗收魂忌见光旧时,如果谁家的小孩无意中受到惊吓而致病,家人则认为是孩子的魂被吓走了,就要按照老习惯给孩子“收魂”。收魂的做法是:拿一只小碗,碗中装满小米,再用红布把碗口包起来扎紧。因收魂忌见光亮,因此,必须在夜间进行。到了半夜时分,主人便叫上几个老人,让他们手上都拿着什么锣儿、笤帚之类的东西,跟在主人的后面,由孩子的母亲手端米碗走在前面,在自家庄子的周围边走边叫孩子的小名:“某某娃快回来!”其他人也跟着喊这句话。如此反复几个来回,觉得差不多的时候,大伙便默然而归。到了家中,先取开红布看碗中的小米。倘若碗中的米浅了一些,便认为孩子的魂已收了回来。如果碗中的米并没有浅,则收魂的过程还得从头再来。
小儿夜啼忌问医过去谁家的初生儿若夜间啼哭不止,家人却忌讳求医。老习惯认为,初生儿夜啼不止,是孩子初来人世不习惯,并不是什么病。如果过早见了医生,那么这孩子将会病不离身。为了让孩子不再啼哭,解决的办法是张贴“夜哭郎”贴,向人们告知孩子的出生。“夜哭郎”贴多用黄纸或红纸写成,大多贴在大树、桥头、墙角等处,让人们去念。上面一般写着这么四句话:“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的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据说这么做了之后,孩子夜啼的毛病就没有了。
未婚男子忌抬棺旧时农村的老规矩,忌讳没有结婚的男子在帮别人送葬时抬棺木。民间习俗认为,如果未婚男子抬了棺木,他往后的婚姻将会十分不顺,即很难找到如意的对象(意即“婚硬”)。
(三)
不雅行为“四大忌”
中国是礼义之邦。自古以来人们就把社会公德、礼义之举、个人修养和对儿女的家教之类特别看重。若有不雅行为和举止在人们身边出现,周围人们则不容,社会舆论多谴责。民间曾有这么四句顺口溜:“吃烟抽席子,吃饭擤鼻子,来人打娃子,上香摸尻子。”被人们斥为典型的四大不雅行为,多为人们所唾弃。
寡妇再嫁禁忌多
旧的封建礼教不仅是对人们思想行为的束缚,更为严重的是精神摧残。特别对女性的压制和迫害尤为令人发指。过去在农村,如果寡妇再嫁,禁忌特别多。出嫁时不准穿红衣服,也不得举行仪式或大摆酒席。甚至迎亲的花轿不能走正门,娶亲的时间多半都在午后。
出门忌拾花手绢
习惯上人们出门,碰见什么东西大多都会去拾。
但过去当地却有这样的规矩:路上碰到别的东西可以拾,惟独碰到花手绢不能拾。据说拾了这样的东西不吉利。还有,一般来说人们如果丢了什么东西,心里总是很不舒服。但过去的一些习俗却让人有点好笑:如果谁不小心丢了帽子,则被视为是大吉大利的好事。假如他拾了鞋,这人一定也会非常高兴。民间有这样的顺口溜:“丢了帽子拾了鞋,倒霉的运气转过来。”
“奠主刺血”忌女言
乡间过去的传统习惯,要在老人去世三天后的晚上,举行一个“奠主刺血”的祭奠仪式。这个仪式是由地方长者把老人的子女召集到一起,先行叩首跪拜之礼,而后由主祭者拿针在老人长子的中指尖刺出鲜血,用其血在过世老人灵位牌的姓氏处添写一笔,是为“见血当思父母恩,锥心泣血惊后世”之意。但令人费解的是,在整个仪式过程中,男子可以随便言语,惟独忌讳女性开口说话。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