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
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
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长洲岛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当年“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编制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平面图》显示,该校校舍曾经遍布长洲岛上庄、下庄一带。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黄埔军校不断发展壮大,学校用地甚至遍及北较场、燕塘、珠村等广州市内多处。1930年,黄埔军校结束了在长洲岛的办学生涯,迁往南京。负责管理黄埔军校旧址的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专家指出,从这时起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已知的关于长洲岛的材料稀少,几乎成为近代历史研究的一个空白点。
近日,该馆发起“寻找30、40、50年代的黄埔军校”活动,面向社会征集线索和材料,力求填补这段空白。
黄埔军校抗战期间遭日军炸毁
今天从大学城方向可以开车直抵黄埔军校,或者选择渡轮直达。军校大门坐南向北,面临珠江,牌坊门额上书有白底黑字的“陆军军官学校”横匾,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的手笔。门前有两个哨岗,后面的两间房子是卫兵室。走进大门,是几进疏朗的房舍,有的是旧时教室,有的是办公室,现在则都是各式展厅。建筑似乎仍旧保持着90年前的模样,虽然原物早在抗日战争期间被炸毁了。
实际上,虽然今天黄埔军校游人如织,其中的说明文字也详尽而严谨,但关于这座世界着名军校在上世纪30~50年代的许多问题依然令人困扰。比如,这期间长洲岛上的校舍是谁在使用?1936年黄埔军校广州分校在燕塘成立,情况如何?1938年黄埔军校校本部被日本飞机炸毁,具体情形是怎样的?1945年抗战胜利,驻守长洲岛的日本军队是被谁接收的?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长洲岛,此时的黄埔军校又是怎样的状况?这些看似近在眼前的历史,却都出乎意料地没有明确的答案。目前已知的是,在黄埔军校迁走之后,原址一度被用作黄埔海军学校的办学地点。
黄埔军校四分校十二期步科生、远征军作战中任中美参谋联合作战指挥部广东省远征军第7团第1营营长的林裕琦回忆,1934年,黄埔军校原址校舍修复,改作黄埔海军学校校舍,第十九期至二十一期及新招收的二十二期学生均迁至此。1937年日寇飞机轰炸黄埔;10月,海军学校第二十一期轮机班、第二十二期航海班、第二十三期航海班和第二十四期轮机班学生,由校长李庆文率领,迁校至连滩。1938年,长洲岛的校舍为日机炸毁;10月,海军学校又由连滩迁校至柳州三都村。1939年8月,学校奉令停办。
受降老兵:日军曾驻扎军校旧址
黄埔军校成都本校十八期炮科学员、曾在远征军新1军新38师教导总队服役的张席珍则讲述了他向长洲岛日本驻军递受降书的情景。
“我调到新38师当见习参谋后,部队接到命令要打湛江,以接受外国的物质援助。我们从南宁向湛江进发,步行到广西玉林时,日本就投降了,我们部队就改变任务,到广州受降。我只是个见习参谋,是随后面部队进城的,等我进去后,城市已经一切恢复正常。就在这个时候,我接到司令部指示,要我到黄埔岛去向一部分日本人递受降书。”张席珍说,“当时黄埔岛上有个日军的联队,相当于我们的一个团,一千几百人左右,他们也不是全部在黄埔岛上,而是联队总部在黄埔岛上。日本联队的长官派两个日本士兵划船接我到黄埔岛,我那个时候也不会日语,把受降书交给他们就行了。因为这个时候整个受降仪式还没进行,只是零星的部队先接受受降,而且我们是机关部门,缴枪需要派部队去进行。我那时是少尉军官,传达通信的事情一般是由士兵做,派一个少尉军官去,代表这次通信是非比寻常的。”
但对于当时的黄埔军校旧址,张席珍印象并不深。“我虽然是黄埔军校出身,但没在那里受过训,对那边不熟悉,也没有这个意识进去参观。完成任务,我就回去复命了,只记得当时进去后,日军的联队总部就在大门附近,日本人利用那里的营房驻军,其他建筑就没什么了。”
张席珍回忆,当时的广州有许多日军物资。有一些士兵利用这些物资“发了战争财”.某炮兵部队占领了一个仓库,里面有很多干贝罐头,送给他吃,他吃不惯。
珠村为军校训练和考试场地
黄埔军校除本部在长洲岛外,在广州市内各处,也有不少用地。如最先在长洲岛内设立平岗分校、蝴蝶岗分校,在广州市区设立省分校。但这些分校纯属移驻学生分区上课,并无专门的分校组织机构,与严格意义上的分校仍有区别。关于这些“分校”的活动情况,仍有不少空白点。
根据赵丽屏《黄埔军校大事记》记载:1924年11月27日,军校在广州北较场原湘军讲武堂旧址成立陆军军官学校分校,简称省分校;1925年1月4日,军校学生迁往省分校,黄埔本校专驻教导团,校政治部随学生迁往省分校,设分部留校,2月2日入伍生第一连移驻北较场省分校;1926年9月4日,四个大队驻北较场,举行了野营演习。
陈宇在《中国黄埔军校》中也指出,讨论军校校址时,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原定在“测绘局及西路讨贼军后方医院”,即现在的北较场路烈士陵园一带、广州人称为“东山”的区域内。为此,还形成了文件,但没过多久又改变校址。否则,黄埔军校就该叫“东山军校”了。
根据陈宇的回忆,黄埔军校学生除在本校驻地外,在黄埔岛及附近还有鱼珠、平岗、沙路、蝴蝶岗驻地;在广州市区有沙河驻地、北较场驻地和陈家祠驻地。而黄埔军校第一期的训练基地和考试地点,选择在广州近郊的天河区东圃镇珠村。“选择珠村作为训练和考试场地,主要是从实战和保证黄埔岛的安全考虑,这里和黄埔岛隔江相望,距离很近,珠村附近有99个山头,利于学生练习术科。当时,军校总部与珠村演习地有明确的联络办法:总部与珠村分别在升旗山、大林岗(珠村东北高地)各设一个了望哨,如遇非常事变,黄埔岛方面于升旗山燃烧烽火,演习部队立即整队回黄埔岛;如珠村方面有事变,亦举烽火,军校方面派遣部队在鱼珠接应。”在东征期间,珠村北帝庙临时充当了东征军的军火库储备转运站,珠村的农民自卫军每天把守,并星夜将军火运送到吉山火车站再运往石龙、惠州。
此外,民国时期曾据守广州的军队办过的军校,如李耀汉的肇军讲武堂、林虎的第2军广西桂平第4分校旧址讲武堂、李烈钧的滇军讲武堂、李济深的西江讲武堂、谭延闿的湘军讲武堂、李福林的第5军讲武堂、李济深的广东地方武装团体训练养成所、第8路军干部学校等军校旧址,后来也多成为黄埔军校广州分校的校舍。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