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月开始,我省将对传统村落的数量、种类、分布、价值及其生存状态等进行普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和利用。
其直接动因是,同全国一样,我省差不多每天消失10个自然村,速度令人吃惊。
在“记得住乡愁”的语境下,自然村落的快速消失,必定会触动人们的伤感与惆怅。只是,在城镇化的巨浪面前,一些自然村落的消失确是别无选择:在一些山区,一个自然村落本就几户人家,人们以不同方式进城后,村落消失不可避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土地集约化,小村合成大村,也是大势所趋;何况,我国农村住房比城镇住房的寿命短,更是加速了村落的消失与重组。
自然村落不一定是传统村落,但传统村落往往是自然村落。有关方面界定: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
保护传统村落,意义不言自明,问题是怎样才能保护它?有些村落虽然从历史跨度、外观形制、内部结构及独特民风上达到了传统村落的条件,但保护起来却殊为困难:年代久远一方面是权重,另一方面又成了遗憾与负担,岁月的冲刷,很多建筑年久失修,维修的钱从哪里来?即便筹来了钱,维修后的传统村落,又不能变成一个个无人居住的“博物馆”.传统村落及其房屋在外观、生活起居等不少细节上,往往与现代建筑大相径庭,不少年轻人不愿意住在传统村落里,这又该怎么办?受现代生活方式的熏染,一些传统村落的民俗要传承下去,更是难上加难。
保护传统村落,必须树立大保护观。我们既要重视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同时又不能总是只盯着那些传统村落本身。只有尊重每一个村落、每一栋房屋,我们才可能真正保护好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现代村落过些年也会成为传统村落,过度地厚此薄彼,到头来是谁都保护不好。从现在开始,对新农村建设要切实加强规划,通过一定的制度规定和补贴措施,让广大农民树立一种长期观念,确保住房的设计和建筑质量尽可能完美,改变那种20年、30年就推倒重建的做法,真正让人住得舒服,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城镇化不只是以城化农,还包含着以农化城的深意。现在,以城化农做得不够,以农化城更是欠缺。以城带乡,就是要把更多资金、技术、先进理念注入农村,把农村发展好,又要把农村的自然山水保护好,新农村规划有序,住房设计得美观、实用,质量建设过硬,同时又让熟人社会的那种纯朴民风自然流淌,这无疑会吸引不少城里人到乡下去,或观光,或短暂居住。如此,城乡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传统村落保护也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