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当年傅斯年听过胡适的课之后,对胡适的治学方法很是景仰,从此之后,便疏远了黄侃等太炎门生,投奔到胡适麾下,并不时趋访,请教学问,纵论时局。
1917年秋季的一天,北京大学西斋一宿舍里,后来成了着名历史学家的顾颉刚,与后来当过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的傅斯年正在商谈,讨论要不要将一个叫胡适的新教授从北大哲学系的课堂上赶走。
当时,顾在哲学系,傅在中文系;顾24岁,傅21岁,同是二年级学生。顾颉刚说,哲学系这一学期来了一位新教授,叫胡适,是美国留学生。原先的教授从三皇五帝讲起,讲了两年才讲到商朝,这位新教授却直接从周宣王讲起。同学们都说,这是割断中国哲学史,这是思想造反,这样的人怎么配来北京大学讲哲学史呢?同学们想将这位教授赶走。希望傅斯年去听听课,作个评价,以决定是不是将这位新教授赶走。
傅斯年天分极高,11岁时便读完十三经,许多篇章都能背诵。在北大预科3年,已显出不凡的才学。如此深厚的旧学功底,自然受到老学究们的青睐、新学生们的钦羡。此后不久,章太炎弟子入主北大,所注重者仍是旧学。入本科后傅斯年又交了好运,很快便受到刘师培、陈汉章、黄侃等国学大师的器重。傅斯年在学生时期,就表现出极强的组织能力,是闹学潮、赶教授的一把好手。
傅斯年听了顾颉刚的话,同意去听听胡适的课,以决定是不是将胡适从北大哲学系课堂赶走。认真地旁听了几次课之后,傅斯年对那些要赶走胡适的同学们说:"这个人书虽然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一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
于是,胡适留在了北大哲学系。而对于此事,傅斯年多少年都没向胡适说过。傅斯年去世后,胡适在缅怀文章中提及此事,不无动情地说:"我这个二十几岁的留学生,在北京大学教书,面对着一帮思想成熟的学生而没有引起风波,过了十几年之后才晓得,是孟真(傅斯年字孟真)暗地里做了我的保护人。"
标签:傅斯年 胡适 哲学系 是不是 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