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老师们严防死守,可康辉和教室后半截的同学还是想法设法逃课了,直到下午开幕式结束才回校。“我们预想到要挨批评,没想到后果比批评还严重,不光要写检查,还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做检查。”于是,那天晚上,康辉写了上学以来的第一份检查,“深挖思想根源,把自己骂得狗血喷头。”
虽然检查写得很深刻,但直到现在康辉都认为,通过奥运会开幕式能看到外面的世界,比上两节课对学生的成长更有帮助。
不过,第二天检查没用上——全校旷课的人太多,法不责众,而且不少老师认为,让学生们看奥运会开幕式,开阔眼界,没什么不好。
在康辉的记忆里,高中时代印象深刻的全是这类不守规矩、“出格”的事儿。
康辉说,高中另一次难忘的经历就是高一时十几名同学在期终考试结束后自行跑到泰山玩,作为班干部,他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他们自己买票、计划行程。现在看这是很简单的事儿,但在那个时候,十几岁的孩子自己出去旅游还是比较少见的。一路上,他们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从泰山下来差点没买到回家的火车票,而如果他们当晚回不到石家庄,家长会急死;在济南转车的时候,大家散开去玩,快开车了还有几个人没回来,又不知道去哪里找。虽然一路跌跌撞撞,但最终还是按时回了家。
“这是我们第一次独立去策划一件事、完成一件事,不管中间遇到什么困难,但最后都完成了。心里很有成就感。”康辉说,现在他和高中同学聚会时,大家还经常说起这次经历,仍然觉得很有意思。当然,这次旅行的代价是,这十几个人期终考试最后一科的成绩都很差。
“不管任何一个年代的孩子,适当给他一些空间和决定权,让他去独立做一些自己想干的事,对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康辉觉得,学生时代做些“出格”的事情挺好。所谓“出格”,其实就是尝试打破现有的条条框框,尝试之后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无论结果如何,都会丰富成长的内涵。
可能是因为不够刻苦,康辉高中时的成绩不像以前那样拔尖了,一直是班里的十几名。老师替他着急,认为以他的能力,成绩可以更好,可康辉本人却一直很自信,认为自己高考一定能考得不错。结果,康辉高考的确发挥出色,分数超过了重点线,连姐姐都愤愤不平:我学得那么苦,你一天悠哉游哉的,可成绩还比我好!康辉将自己发挥好的原因归于心态轻松,没负担。
学生时代要把触角张得很开
康辉从小就喜欢读书,每天上学时,书包里经常装一本课本以外的“乱七八糟”的书,放学后也往往先去书店或者报刊零售亭转一圈。那时中学语文课本里有一部分只是推荐阅读的内容,而康辉对这部分内容比老师讲的更感兴趣。
尽管那时候的阅读并不系统,往往是一目十行、走马观花,但康辉说很享受阅读的过程,“读到好的文字,很有快感”。
那个年代的老师和家长,都不太赞成孩子读“闲书”,认为会影响学习,但长大后康辉发现,恰恰是这些当时看似没用的东西,丰富了自己的成长。
参加工作以后,康辉很遗憾自己当年阅读兴趣太偏重于人文历史类,在自然科学方面欠缺很多,以至于如今做起和自然科学相关的节目时,自己的“文科脑袋就很头疼”。
“学生时代应该把触角张得很开,无论接收哪一方面的知识都有好处。因为你不知道在未来的路上,你接收的哪些东西会影响你。”康辉很诚恳地向现在的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