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戏说”
《大故宫2》“每出一言,必有依据”
年初《大故宫》第一部在央视播出后引发热议,7月阎崇年再次开讲《大故宫2》,这一次,他将视角从故宫的前朝转向了内廷。近年来“宫斗戏”火爆荧屏,阎崇年此番“正说”后宫受到不少观众追捧,有网友说:“听阎崇年老师讲《大故宫》,完全颠覆你们所看的清宫戏,电视迷们太无知了,多看点纪录片吧!”阎崇年告诉记者,开讲《大故宫2》的初衷并不是给历史剧“纠错”,而是为了弘扬中华传统的历史文化。“故宫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它不仅是明清的,而且汇集了历朝历代的文化。”
既然是“正说”而不是“戏说”,阎崇年非常谨慎,力求做到“每出一言,必有依据”。他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在养心殿“三希堂”这一讲中,涉及到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这三件稀世珍宝。为此,他特意琢磨王羲之的作品——好在哪儿,乾隆盖了多少章,赵孟頫怎么题的,等等。“观众中可能有书法家,我不能讲外行话。”阎崇年说,给学生一碗水,你自己要有一桶水。
观众发现,荧屏上78岁的阎崇年依旧红光满面、思维清晰,不禁感叹老先生精力好。阎崇年告诉记者:“准备《大故宫》这一年半来,一天假期也没有,连春节也没休息一天。”每天早晨4点起床,打开电脑就工作,一直忙到睡觉。记者惊呼:“太恐怖了!”阎崇年笑呵呵地说:“不恐怖,兴趣在这,好多问题扣着你。平时和朋友讨论的话题是故宫,睡觉做梦也是故宫。”作为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经常在故宫开会、考察,用他的话来说,去故宫的次数“几百次也不止,可能有上千次”。
再说“宫斗”
想要长寿,妃嫔要走“宫合”路线
荧屏上的后宫生活,勾心斗角、惊心动魄,因而被称作“宫斗”——妃子们为了争夺皇帝的宠爱,对别的妃子使用最为狠毒的伎俩,甚至有的妃子使用麝香,让其他受宠妃子堕胎。后宫生活是否真的就是一出出“美人心计”?阎崇年说,后宫里争宠现象确实存在,并且极端的也有,使坏陷害让对方被打入冷宫,但是麝香让人流产这件事是不存在的,应该是后人杜撰。
《大故宫2》中描写了多位后宫女性,其命运也大都难得圆满,比如在“坤宁不宁”一讲中,阎崇年讲到明清两朝28任“第一任皇后”,或早逝、或无过被废、或年轻寡居、或死于非命,没有一位顺利度过一生。导致宫廷女性的悲剧是如何发生的?阎崇年解释: “除了个人性格原因外,还有制度的原因,是后宫制度产生了宫斗。首先,一夫多妻,有竞争就有矛盾,皇帝是最大的资源,妃子们只有拼命争宠,才能得到提拔;其次,后妃级别之间待遇差别很大,比如皇后每年供应1000两白银,而级别较低的‘常在’每年只有白银50两,要给太后、皇后送礼,还要给太监、宫女赏钱,根本就不够用。”
尽管“宫斗”让观众津津乐道,但阎崇年却反其道而行之,提出“宫合”的概念。“后宫生活有阴阳两面,宫里有宫斗的一面,也有和谐的一面。”阎崇年举例说,“明清两朝,从皇后做到太皇太后的只有两人,她们的最基本的经验不是宫斗,而是宫合。想要长寿,心太肮脏了不行,若是心眼很窄,也早就被气死了。”
“纠错”甄嬛
妃子绝无可能和小叔子私通
不久前电视剧《甄嬛传》红极一时,剧中雍正的妃子甄嬛和他的弟弟果郡王上演了一段纠结的爱恋,有了一对双胞胎私生子。阎崇年在《大故宫2》中专门对此“纠错”,“作为雍正的妃子,同御医,或小叔子允礼私通,绝无可能。”
阎崇年告诉记者,历史上确实有果郡王其人,他的名字叫允礼,是康熙帝第十七子,比雍正小19岁。允礼没有儿子,雍正死后其3子弘曕过继给允礼,但这不可能是允礼与雍正妃嫔的私生子。“清代宫规森严,王爷和妃子很难见面,就算参加宴会也是男女分开。皇帝宴请王公大臣是没有女眷的,皇后宴请公主福晋也是没有王公大臣的。不仅这样,就连皇帝和先皇帝的太后、太妃、太嫔们,除生身母亲外,要见面也是有严格的规定。只有当男女双方年龄都超过50岁以后才有可能见面。”
而妃子与御医有瓜葛也是不可能的。“妃子一般有小毛病只是通过老嬷嬷报告病情拿药。重病时御医也不能用手直接把脉。而且必须两位御医同行,相互监督。
古代“选美”
给皇帝选妃比选美复杂太多
自古以来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说法,后宫佳丽三千的传说。在不少电视剧中,皇帝到后宫有很多的宫女陪伴。但阎崇年说,其实,皇帝见不到几个女人。“在皇帝身边的,都是太监和几个后妃,没有宫女,很可怜的。”皇帝到底有多少妃子?阎崇年说,其实具体的数量谁也说不清,因为关于后妃的史料很少,妃嫔只有生育子女,或者有特殊事迹的,才会有简短的记录。
“根据可以查到的资料,清朝的皇帝中,光绪的妃子最少,只有一后二妃。妃子最多的是康熙和乾隆,康熙有记载的有41人,乾隆有记载的29人。”阎崇年说,在古代给皇帝选妃是一件非常浩大的工程,“古代选美比现在的选美大赛要复杂得多。5000个淑女参加初选、复选和终选,经过9轮淘汰,最后钦定一个人作为皇后。”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