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授:鲁迅文学永远活在日本人心底

时间:2011-12-28 17:32来源: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日本媒体最早介绍鲁迅,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最后一年——1909年的事,在明治中期的著名评论家三宅雪岭担任主笔的半月刊《日本和日本人》5月1日那一期上。这期的“文艺杂事”栏目中,刊登了这样的报道:“本乡(东京的地名——笔者注)周某,不过二十五六岁的中国人兄弟,读了很多英德两国语言的西洋作品,而后在东京出版了只需30钱的书《域外小说集》……”记载了鲁迅、周作人兄弟的世界文学全集《域外小说集》第一卷的刊行。鲁迅的本名正是周树人。这是包括中国在内世界上最早介绍鲁迅的文章。

最早登载鲁迅作品日语译文的是北京的日语周刊《北京周报》(1922年6月4日第19号),译者是周作人,作品为《孔乙己》。《北京周报》其后还刊登了鲁迅自身翻译的童话《兔和猫》。这两篇是世界上最早翻译的鲁迅作品。

此后在日本国内由日本人翻译的鲁迅作品开始增加。1935年岩波书店出版了岩波文库版《鲁迅选集》,1937年改造社出版了7卷本的《大鲁迅全集》,由此鲁迅成为了日本读书界不能或忘的名字。

鲁迅受过夏目漱石的《哥儿》、森鸥外的《舞姬》、武者小路实笃的《一个青年的梦》、芥川龙之介的《毛利先生》等日本文学的影响。另一方面,许多日本作家也受过鲁迅的影响。比如,太宰治(1909—1948)创作了以日本留学时代的鲁迅为原型的青春小说《惜别》。

大江健三郎(1935—)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他的母亲小石这样对他说:“亚洲作家中最应该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是泰戈尔和鲁迅。健三郎和他们比起来差得远了。”据大江说,他的母亲深深倾倒于中国文学,非常敬爱鲁迅,1934年还和大江的父亲好太郎一起从四国乡下到上海去旅行,购买了鲁迅创办的杂志《译文》,并在很长时间内都是其热心的读者。《译文》是1934年9月由鲁迅和茅盾等人在上海创办的外国文学翻译杂志,大江的母亲能够阅读中文。

1947年,大江考上了四国乡下的新制中学,从母亲那里获赠了佐藤春夫翻译的岩波文库《鲁迅选集》,从那时起开始爱读鲁迅的作品。2007年5月18日,大江健三郎在东京大学发表题为“为了成为知识分子”的讲演时,我曾问他鲁迅给了他什么样的影响,大江大致是这样回答的:鲁迅自由地写作短篇小说,创造了小说的形式。一个知识分子向世界诉说切实的事情,用这种文体奋不顾身地进行控诉。我在写短篇小说的时候总是想起鲁迅。

此外,还有当代作家村上春树(1949—)。村上春树在高中时期就喜欢阅读鲁迅,从那以来就和鲁迅结下了深厚的渊源。特别是“阿Q形象”是村上从鲁迅那里继承而来的主要主题。例如村上的新作《1Q84》第3部中,与“青豆”和“天吾”共为主人公的曾为律师的“牛河”,他的容貌、性格、境遇和名字越想越可以说是阿Q的直系。而“牛河”二字反过来是“河牛”,其日语罗马字为“Kagyu”,与阿Q的日语罗马字“Akyu”相似,这样的字谜正可以说是村上风格的幽默。

关于以上所述的鲁迅跟日本文学的影响关系,我在《鲁迅事典》(东京:三省堂,2002年)、《村上春树心底的中国》(台北:时报出版,张明敏译,2008年)、《鲁迅》(东京:岩波书店,2011年)等著作中作了介绍。根据最近的研究,甚至推理小说家松本清张也受过鲁迅文学的深刻影响。

鲁迅文学永远活在日本人心底——值此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以上便是我的观察以及希望。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日本的教科书如何“大换血”?
  • 日本对外侵略的鼻祖竟是一个带孕出征的女人
  • 鲁迅还是一个“暖男”
  • 名人如何用压岁钱?
  • 民国高官们的东洋诱惑
  • 毛泽东当年为何决定不向日本索赔?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