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三姐妹

时间:2011-12-21 20:17来源:党史文汇 作者:赵洪波 点击: 载入中...
  深山飞出三俊鸟 
   
  灵丘县的南山区在抗日时期是雁北的根据地。河浙村位于河北、山西交界处。这里崇山峻岭,长天秋水,杨柳苍翠,是一个不足百户人家的村庄。抗战时期,八路军359旅后方医院曾长期驻扎这里,王震和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曾在该村驻过;抗日三姐妹就是在这块红色土壤上成长起来的。 
  那时,河浙村陈建国一家穷得叮当响。他生有三女两男。大女儿陈先生于1921年,二女儿陈莲雄生于1922年,三女儿陈书叶生于1925年。苦难的家庭,艰难的岁月,陈建国累死累活,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穷人要翻身,就得闹革命。八路军刚刚开辟灵丘抗日根据地,陈建国就参加了抗战。陈建国一走,家里更揭不开锅了,三个俊俏的女儿饿得皮包骨头,姐妹三个下地干活常常轮换穿一条裤子。姐弟中陈先最大,也最先承受生活的压力。陈先天生就倔犟,母亲让她缠脚,她就跑,母亲继续和她较量,陈先赌气从院里摸了一把斧子扔到母亲面前,愤愤地说:你干脆把我的脚剁了算了!母亲心肠软了,陈先胜利了。自家没钱不能读书,她就跑到学堂央求老师教,老师见她聪颖好学,就招她为旁听生,她也成为河浙村的第一个女学生。陈氏三姐妹个个聪颖好学,陈先就把自己学到的文化传教给两个妹子,文化三姐妹引得村里人啧啧称道,纷纷议论。由于家庭经济的窘迫,迫使母亲张罗着给她找了个婆家,把她嫁给繁峙县神堂堡村一个高姓青年农民,不到半年,陈先硬是摆脱家庭的羁绊,跑回河浙村。 
   
  三姐妹走上革命路 
   
  1937年11月,晋察冀边区派出以方国华为团长的八路军工作团到达灵丘县城,其中妇女同志有李玉峰(李剑鸣)、李玉寰(李佩卿)、李玉枝姐妹仨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国,宣传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道理,在他们姐妹仨的影响下,灵丘县也涌现出不少抗日的妇女干部。消息传到极为封闭的河浙村,陈先三姐妹激动得几乎掉下了眼泪,发誓也要参加抗日工作。 
  1938年夏天,八路军三五九旅后方卫生部一分所进驻河浙村。这些八路军卫生人员一边救治伤病员,一边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国。八路军战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更深深地吸引着陈先姐妹三人,她们主动接近八路军战士,每天跟着战士学文化,同时站岗、放哨、送情报、为八路军伤病员换洗药布、帮助医护人员做杂务活。八路军战士耐心地教她们学文化,学唱歌,学扭秧歌。通过一年多与八路军战士的接触,陈氏三姐妹懂得了许多道理,也坚信只有跟八路军走,穷人才能翻身。于是,她们悄悄地找到卫生部领导要求参加八路军,却未能如愿。1939年8月,灵丘县第六区政府在曲回寺村成立,在县妇救会主任的极力推荐和时任交通站站长的父亲陈建国的积极鼓动下,大姐陈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曲回寺六区武委会妇女部长。陈先工作相当泼辣,她与区干部一起,发动妇女为部队做小慰问袋,送水、送鸡蛋、送粮食、做军鞋,每天钻山沟、爬山顶,翻山越岭,脚下生风,样样工作干得欢。很快,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根据战争环境的需要,陈先化名为王海英。 
  在王海英的带动下,二妹陈莲雄也参加了革命,被派往下关区做妇救会工作。大姐、二姐投身抗日,报效国家,三妹陈书叶当然心里极不平静。她三番五次说服母亲,硬是含着泪告别了家乡,参加了抗日队伍,担任一二○师三五八旅兵站联络员。至此,三姐妹全部投身革命,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王海英与敌同归 
   
  残酷的战争年代,居无定所,环境险恶,曲回寺六区政府辗转落脚到老潭沟村。在战斗和工作中,王海英结识了抗日干部叶良,友好默契的配合,使他们产生了爱情,并结为伴侣。1941年秋,王海英奉命到应山县一区任妇救会主任,到那里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 
  在应山县对敌斗争中,王海英处处冲锋陷阵,她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她和其他干部一道,在枪林弹雨中一次次冒险抢救战友和老百姓,帮助、发动群众坚壁清野,表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1942年7月中旬,日寇再次进行梳篦式的大“扫荡”,一连几天,王海英与三名区干部在牛心堡、黑狗背一带掩护群众转移。7月18日黎明时分,他们从土岭(现归属浑源县)一路走来,即将走到铁虎沟村时,与敌寇相遇。狭路相逢,无处隐蔽。情急之中,王海英无所畏惧,对三名男同志说:“我实在是跑不动了,这样吧,我来作掩护,你们赶快跑。”三名男同志不接受。王海英说:“时间来不及了,你们赶快隐蔽,这是命令!”这时,王海英带着四颗手榴弹,避开三名男同志,暴露在敌寇的视野之下。当敌寇发现是一名“女匪”时,边朝天放枪,边喊着“捉活的,捉活的”,紧逼过来。三名男同志安全转移了,王海英在与敌寇周旋中,使尽最后力气扔出三颗手榴弹,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闯入敌寇群中,壮烈牺牲,年仅22岁。 
  当年,应县抗日政府在官儿乡立了纪念碑,碑中43名烈士中,就有王海英的名字。 
  噩耗传到家乡,乡亲们无不悲痛。弟弟陈建业回忆说:“小时候母亲逢年过节,常拉着我去村外给海英烧个纸,祭奠一番,这件事对我太刺激了,至今铭记在心。” 
   
  陈莲雄悬崖捐躯 
   
  陈莲雄小姐姐一岁,行为处事与姐姐一模一样。下关区境内山高路险,她经常独自一人爬高山,钻深沟,夜宿崖洞。那些年,灵丘南山遭灾,她与区干部一起挖野菜,吃草根。由于工作劳累过度,长期营养不良,全身浮肿,但她还是坚持战斗在抗日的第一线。通过长时期的交往,她与曲回寺村青年钟白孩产生了爱情,结为伉俪。1941年,日寇在下关设立据点后,抗战进入最残酷阶段,常驻下关的雁北地委机关全部转移,作为区妇救会干部的陈莲雄常常扮作普通农村妇女,穿梭在崇山峻岭,发动老百姓坚壁清野,掩护群众转移。 
  1942年初春的一天清晨,陈莲雄从杨庄村到女儿沟去执行任务,走在号称九梁十八洼的苦安梁的羊肠小道上,天空雾蒙蒙,快到女儿沟时,山顶上闪出一股进山“扫荡”的日寇。陈莲雄立即意识到自己已落入虎口,她形单影只,赤手空拳,面对二三十个狰狞毕露的敌寇,一身凛然,镇定自若,在敌寇“活捉女八路”的叫喊声中,陈莲雄与敌寇迂回周旋,在她被敌寇逼到悬崖绝壁之处时,她从容地脱下棉袄包在头上就跳下万丈深渊。为了争取民族独立,陈莲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21岁。 
   
  陈明挥泪酬志 
   
  陈书叶参加八路军后,成为联络员,化名陈明。虽然年幼,但凭着自己对革命的忠诚和热情,她赢得了部队官兵的信赖。她聪明能干,能歌善舞,并兼任文工团文娱队员。经过艰苦斗争的洗礼和熏陶,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辗转晋察冀边区的灵丘县、阜平县、繁峙县等地担任情报联络员。 
  1942年这一年,陈明经历了两个姐姐分别血洒疆场的痛苦,她流干了眼泪,咬紧牙关,决心为死去的姐姐报仇!她向冀晋一分区要求到第一线去。时隔不久,组织上分配她到繁峙县抗日四区工作。在艰苦复杂的斗争环境中,陈明经常活跃在游击区,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掩护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当时二区的戴明和四区的陈明成为繁峙一带很有名气的巾帼人物,老百姓尊称她们为二明。陈明机智灵活,组织上经常分配她到最艰苦复杂的地方,先后调任繁峙七区、城关一区妇救会主任,在患难与共的斗争中,陈明和时任县委书记的何青结成了“红色伴侣”。 
  1947年下半年,她和丈夫何青一起随南下工作队赴山东阳谷、河南许昌等地开辟新区,并迎来了全中国的解放。解放后,她先后在武汉百货公司、煤建公司等单位担负领导工作。1954年又调任中央内务部工作。1960年她与丈夫一同从北京调回山西,先后在山西水利学院、山西农科院等单位工作。1983年离职休养,享受副厅级待遇。陈明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都尽忠尽职,尽心尽力,一直保持着老八路的优良作风和共产党员的优秀本色。离职休养后,她仍然发挥余热,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家乡发展。每当回到家乡河浙村,她对家乡贫苦的父老乡亲总是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临走时,挨门逐户去和老人们告别,不忘悄悄塞给他们一个小红包。2006年1月陈明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程,画上了圆满的人生句号。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朱镜我:以笔为刃的文化战士
  •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陈为人:用生命守卫中央文库的
  • 陈海松:年轻有为的红军政委(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 陈树湘:身经百战建奇功(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 李鸣珂:隐蔽战线的英雄
  • 何挺颖:不朽井冈英雄(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