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新典,字法章(子范、亢岩),一九三六年三月出生于甘肃榆中。一九五五年兰州工业学校毕业后到甘肃省城建局建筑公司工作,一九五八年调入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在宁夏建筑公司、宁夏建设厅测绘局、宁夏建筑工程学校工作,一九九六年退休。
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书法,临魏碑、颜柳帖,习于右任、王羲之草书,擅长行草。作品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二〇〇六年教师节书画电视展播一等奖,纪念苏洵诞辰一千周年暨第三届东坡艺术节全国书画作品大赛一等奖等奖项。作品入选《秘书之友书画选集》《毛泽东诗词全国书画大赛优秀作品集》《榆中书画集》等书画作品集。二〇一二年由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许新典书法集》。
自父亲的第一部书法作品集出版发行后,他就暗暗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天读书写字,准备再整理作品出本专集。正当父亲全身心积极准备之时,却因病于二〇一五年六月进行了手术治疗,此事便暂时搁浅下来。一年多来,经过几次复查治疗,身体日渐康复。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正因父亲心怀执着的信念和追求,才使他充满战胜病痛、重获健康的勇气和决心。在此期间,他一边积极配合治疗,顽强与病魔抗争,一边坚持读书学习,始终不忘出书法集的心愿,作为儿女为之感动,亦为之骄傲。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独领风骚的诗人。"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毛泽东的诗词,充满革命豪情,不仅艺术性很高,而且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激励了一代代人奋发向上。纵观毛泽东诗词,从早期到晚年诗词作品可以说呈现的是一部中国近代革命史,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作为父亲一辈,他见证了新中国的建立,亲历了新中国的成长,对那段历史刻骨铭心,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充满敬仰之情。如今在这样一个和平昌盛、开放包容的时代,在毛泽东逝世四十周年之际,以毛泽东诗词为内容进行书法创作,既是对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弘扬,亦表达了对一代伟人的崇敬和缅怀,更是对生命意义的追求,让我们后来人学用不尽,受益匪浅。
毛泽东诗词的数量,没有确切统计。一九五七年《诗刊》发表十八首之后,多次再版并不断增添,至一九八六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诗词选》时收录五十首。其后,又出现多种版本,有的收录诗词甚至多达一百多首。本书选录的五十首是在臧克家主编的《毛泽东诗词鉴赏》基础上,参考其他出版物,认真反复阅读,精心筛选汇编而成,正文顺序按照选择内容和版面需求进行编排。书中大部分诗词每页独立成篇,个别篇幅较大的为了整体效果做了通版设计,本书采用宣纸竖排印刷,线装古本形式。同时,为了方便阅读,每首诗词都在相应页面加注了释文和标点。
父亲为人忠厚正直,处事谦虚谨慎,是一位能吃亏、肯吃苦且乐善好施的人。他多时自带纸笔出行,无论身处何地走到哪里,只要有人问其求字,不论学识高低、亲疏远近,只要喜欢书法艺术,父亲都能量体裁衣精心选择内容,一丝不苟反复练习书写,直到自己对作品满意了才赠送于人,从不含糊、推辞。若是年轻人喜欢书法,更是欢喜,不仅赠送书法作品还加以鼓励,有时还耐心传授其对书法的理解和书写要领要义。正因父亲对书法艺术爱得纯粹,使其只沉醉于艺术,其作品中看不出任何刻意雕饰之意或功利之心。父亲无论是与书法界同仁交流,还是民间邻里亲朋相处,从不居高自傲,没有一点架子,正是父亲身上的这些优秀品质,赢得了身边人广泛赞誉和作品收藏者的尊敬。身为子女,我们有责任传承他的品行、道德,有责任弘扬其一生致力的书法艺术,编辑出版书法集,既实现了父亲的愿望,也使我们受到了教育和鞭策。
“丹心终不改,白发为谁新”。这里我还要特别提到我慈爱的母亲,她没进过学堂,但在父亲的影响和鼓励下,识得不少字,能看报读信;她吃苦耐劳、宽厚善良、敬老睦邻,是一位真正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父母相濡以沫六十余载,母亲以她朴素的理念和方式关心、理解并默默地支持父亲的书法爱好,第二本书法集的完成,也是他们伉俪情深的见证。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父母给我们一个温馨和睦的大家庭,十八口之家四世同堂,其乐融融。父母平日里有子女陪伴,有孙儿绕膝,过着平淡安静的晚年生活。遇到年头节下,待儿孙齐聚一堂,便忙着张罗饭菜,做家常便饭。有欢声笑语,父母便精神十足格外高兴,满脸的皱纹勾勒出幸福和喜悦。父亲生病后近一年多来,家人为了父亲早日康复更是相互关心体谅,各尽所能四处寻医问药,倾心尽力悉心陪护,体现出了浓浓的亲情,并且为了本书的出版,大哥许敬、大嫂周银芳,二哥许人、二嫂陈庆华以及我妻子张守清和妹夫高翔、妹妹许洁从各方面给予了理解、关心、支持,我十分感动,也非常高兴!
在作品整理选编、书写创作、策划编辑、印刷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各方面的真诚帮助,从而使《许新典书法作品——毛泽东诗词五十首》得以顺利出版。在此,衷心地感谢张有为、张南山、寇镇元在百忙之中撰写书评和序言,感谢马吉庆、金耀东、邴光全、任建业、李军、赵军、康士平等先生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感谢深圳国际彩印公司为本书出版发行提供的鼎力支持!同时对于本书中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书法家和读者指正、赐教。
丙申秋月于兴隆山下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