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人们为节假日免费公路政策“弹冠相庆”时,高速公路却抛出“知情权被漠视”的论调,“亏不起”的声音更是不绝于耳,个别高速公司投资企业甚至扬言退出该行业。在利益博弈时代,作为利益主体之一的路桥公司有自己的诉求,这并不奇怪,但要分析和辨别这些声音是否真实纯正、有没有“水分”。只有如此国家才能做出理性、准确的判断,决定是否有必要给予政策性补贴或是延长其收费期限。
先说“知情权被漠视”。免费通行方案确实在没有与高速公路投资企业商量的情况下就出台了,但是现在许多高速公路收费本身就不合法。按照“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模式,一条公路投资回收周期为15年,15年内还清贷款和利息,然而许多公路最后都是超限,甚至个别的还要打造成“百年收费路”。
按照《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高速公路收费的依据是“收费还贷”。换句话说,收费的流向应是主要用于偿还修建道路的贷款。从法律上说,收费流向是清楚的,应该是一本“明白账”。可是,长期以来,我国的收费公路账目混乱不清,收支状况从未向社会公开过,收费和运营情况始终未做到公开透明。全国各地有不少超期公路站违规收费,贪婪地攫取车辆过路费,公众上路总要交糊涂钱,这算不算是对公众知情权的无情剥夺?
至于路桥公司的“亏不起”,更是不值一驳。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收费公路收费总额在2860亿元左右,日均收费额7.83亿元左右,一般高速公路小型客车车流量占比在50%-70%,而收入占比在35%-55%。根据历史数据,节假日通行费收入一般比平时高出5%-10%左右,东部地区部分路段则超过10%,选择清明、五一、国庆和春节对7座以下小型客车免通行费,免费规模将在60-90亿元左右。这个数字远比胡方俊估算的减少约200亿元收入要小得多。
问题的关键在于,路桥公司到底亏得起亏不起,不能自说自话。沪深两市一共有19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从公开数据看,这些公司的毛利率高得惊人,50%的毛利率常见,60%、70%甚至80%以上也能见到。更为惹眼的是重庆路桥公司,它以91.14%毛利率位居去年高速公路板块首位,连续三年摘得毛利率冠军,常年在90%左右徘徊。这意味着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暴利行业。
显然,我们绝不能因为路桥公司“哭泣”、高喊“亏不起”、流点眼泪,就给予政策性补贴甚至延长其收费期限。恰恰相反,有关部门应以这次重大节假日公路免费通行为契机,全面清理整顿不合理收费,让居高不下的收费降下来,这或许是破解高速公路问题的治本之策。□ 吴睿鸫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