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人中,最令我期待和崇敬的一位,那就是徐克。
这几年香港电影的凋敝与尴尬状况,我们是有目共睹。能够坚持香港本土创作的电影少的可怜,港军纷纷北上,看似拓展了自己的电影疆域,实则是限制了自己的创作,陷入了一种集体失语的尴尬境遇。
香港电影中,借助武侠这种类型讲述故事的导演占据了大多数,但是目前来看,几乎所有的香港导演都逃脱不了炒冷饭的嫌疑,很多都是依靠和透支自己在影迷心目中苦苦建立的信誉支撑自己“蹭票房”。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徐克的《龙门飞甲》也逃不了人们拿其与《新龙门客栈》作比较。但是徐克仍然占据了很大的优势,这也许是我自己的偏爱。任何旧题材的电影,一旦到徐克的手中都有一种难以忘怀的魅力。或者干脆这样说,他善于炒冷饭,善于翻拍,善于超越过去的自己。
他最常说的一句格言就是,今日之我打败昨日自我,明日之我打败今日之我。这样的毅力和情怀,在这些看重商业和票房的电影创作中是不多见的。武侠类型片很容易被人当做商业电影,但问题不在这里,而是武侠电影有谁来拍。胡金铨的武侠注重意境和传统文化的营造,这样的武侠电影就是“作者电影”,和香港电影新浪潮时期的大量涌出的影片一脉相承。而徐克是在胡金铨之后,最有能力和智慧,把武侠这种最为通俗的艺术形式发扬光大的导演。别说当年的《新龙门客栈》是翻拍《龙门客栈》,黄飞鸿系列翻拍黄飞鸿,《倩女幽魂》翻拍《倩女幽魂》,《断刀客》翻拍《独臂刀》等等,这些陈旧的题材竟然一次次在他的手中变得无比的魅力,风格大变,画风大变。如今的《龙门飞甲》翻拍《新龙门客栈》,借助3D技术,把武侠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
我一直认为,香港电影的衰老,除了那个众所周知的政治因素外,很大部分是香港电影人的理想主义情结早已消逝了。每次翻看那些老电影,总会发现许多惊喜,小时候看电影不会注意的细节,一一展露出来。比如导演、编剧、摄影、美工等等,突然发现那一个个陌生的名字如今都是鼎鼎大名。《新龙门客栈》的经典固然是结合了当时的豪华明星阵容,林青霞的邱莫言是一个符号,张曼玉的金镶玉应该是反差最大,也是最有个性和特征的角色,连一个普通的东厂太监,在老戏骨刘恂的演绎中也是个性十足,更不要提甄子丹饰演的曹少钦,那惊天地泣鬼神的一战,在电影史也是独一份。可以说,那部电影的经典在于,任何角色都把自己的身份演绎的淋漓尽致,甚至连结尾中那个无名的小伙计的出现改变了整个电影的设计,让人惊为天人之作。
但是,这一切的成功是那些电影背后的人,也许我们说那是徐克电影,但是现在看,徐克、程小东、李惠民、张炭、张叔平,这些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当年都曾为这部电影出过力。现在,他们各自为战,努力打造自己的风格和影像。他们也没有机会和意愿再重聚一起,在一部电影中,将自己的理想倾注于每个小角色,这是香港电影一种理想主义的陨落。每个人都各自为战,每个人都想独立发展,每个人都想将自己的意愿灌输到自己的电影中。所以我一度担心,徐克,乃至现在泥沙俱下的香港电影再也没有人愿意用一种共同的理想主义的方式拍摄一部电影。
《龙门飞甲》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的悲观想法。至少那个曾经的徐老怪依然还在,而且他对电影的那种痴迷似乎让我看到了过去香港电影人的理想主义。这之前,我们看过了许多伪3D作品,我总认为3D这种技术其实是无法改变中国电影的,但是现在看,它至少能改变徐克的电影风格。看完电影,我脑子中回旋的一句话就是:这是《阿凡达》之后最好的3D电影,也许比《阿凡达》还要好。至少在徐克的讲故事的流畅程度上,《阿凡达》弱智的剧情要甘拜下风了。这就是徐克的电影,3D成为了他实现自己的武侠梦想,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的最好的工具和载体。如果去除了这种技术的铺垫,很难讲,它能超越《新龙门客栈》的经典。
或者说,《新龙门客栈》的经典无法超越,因为它属于过去,而《龙门飞甲》的优势在于将来,至少让我们看到了一丝曙光,3D技术一样可以为我所用,除非能找到合适的人选和导演。迄今为止,也只有徐克和《龙门飞甲》而已。
但是《龙门飞甲》的弱势也很明显,3D技术成为了电影中最大的亮点,这点对徐克来说不一定是好事。在过往的徐克电影中,我们都会忽视技术的存在,因为从黄飞鸿、小倩、燕赤霞、东方不败、青蛇、金镶玉等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中,我们能察觉到人与时代的精神隐喻和连接。但《龙门飞甲》给人的印象,只有武侠。它的新颖程度甚至都比不上《通天帝国》和《剑雨》营造出的时代氛围。最明显的一个例子,你会在《龙门飞甲》中,经常发现人被置于一个很广阔的空间和背景之下。那种空间的纵深感和人的渺小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的形成正是为了凸显3D效果所致,但是却正好隐喻了人在面对大时代时的无所适从。尤其在结尾部分的龙卷风大战,其实是一个单纯为3D效果而打造出的3D场景,人被抛进了时代的风暴中,被裹挟着、挟持着、强迫着,一步步向前,直到迷失前进的方向,失去自我。
思郁
2011-12-17